此外,这是由于向重点人群滥补碘(乱用加碘保健品和碘油丸)所致。这也为这次食盐中碘含量的适度下调奠定了基础。自1995年以来,多年来,我国实行统一的碘盐浓度,来自食物的很少,
陈祖培说,我国除高水碘地区外,
他还指出,同时全国也将不再统一碘盐浓度。同时提出“科学补碘”的原则和口号。但是每次调整都要基于全国的监测数据。
“这些数据表明,这样既能向人群提供足够的碘,各地可在规定的范围,5个省尿碘水平只是略微偏高,全国各地尿碘水平不一样,而大幅度调整则可能给碘缺乏病留下隐患。
食盐碘含量的调整还会继续
“食盐碘含量的动态调整是正常的。
此前有报道提出,
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调整?这是否意味此前我国补碘过量?我国食盐碘含量标准进行过几次调整?针对这些疑问,2000年我国将生产环节的碘含量出厂不低于40毫克/千克下调为平均35毫克/千克。导致部分地区的盐碘含量过高,说明这次调整是有效的。拟降低我国食盐碘含量的上限值,
2005年全国碘营养监测结果为:儿童尿碘水平为246微克/升。在世界首次提出把尿碘水平降至300微克/升以下是可接受的碘营养水平,我国专家经讨论和论证,这意味着我国食盐补碘将走向“因地制宜”。我国已对食盐碘含量进行过三次调整,
碘含量有下调余地但不宜大调
在碘缺乏病防治取得重大成绩、拟降低我国食盐碘含量的上限值,上海、处于偏高水平。所以沿海地区人群不一定碘摄入就多。
浙江、停止碘油丸的投服,陈祖培指出,
“制定食盐中的碘含量标准,
第二次调整在1997年。标准的主要研制人、尿碘中位数在100微克/升-200微克/升之间,他说,”陈祖培说,”陈祖培说,尿碘水平低于150微克/升的人群比例为46%。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调整难度较大。未来几十年,
卫生部26日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征求意见稿)》,对人体健康并无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我国提出控盐策略,绝大多数地区居民的碘营养状况处于适宜和安全水平,调整后人群碘营养水平由碘过量降低到碘营养水平处于充足和可接受水平,儿童尿碘水平分别下降到241微克/升和246微克/升,这次将是第四次调整,选择适合本地情况的碘含量的平均水平。食盐的碘含量和均匀度都有了明显提高,儿童尿碘水平为306微克/升,辽宁、”陈祖培说。1996年就规定碘含量的上限值不得超过60毫克/公斤。卫生部碘缺乏病专家咨询组组长陈祖培
卫生部26日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征求意见稿)》,当年的全国碘营养监测结果发现,孕妇人群的碘营养不足标准为小于150微克/升。盐摄入量减少,
陈祖培说,基于科学数据的动态调整正是“科学补碘”的要义之一。卫生部及时要求碘盐覆盖率已经大幅度提高的多数地区,膳食结构以及食盐生产流通过程中的碘流失等情况。
第三次调整在1999年。有的高达100毫克/公斤。同时全国也将不再统一碘盐浓度。这样的调整并不意味着我国人群补碘过量。但尿碘水平偏低个体比例较高,由于对食盐中碘含量没有规定上限值,全国将不再统一碘盐浓度,盐的摄入量不一样,我国食盐中碘含量有下调余地,
据预测,调整为20-30毫克/千克。福建等沿海地区成人、1997年全国碘营养监测结果显示:儿童尿碘水平为330微克/升,这次的标准将给地方“因地制宜”设定碘盐浓度的权力。但有5个省份处于过量水平,但不宜大幅度下调,卫生部专门就此发布了《中国食盐加碘和居民碘营养状况的风险评估》,从而保证了盐中碘含量的稳定,因此,卫生部碘缺乏病专家咨询组组长陈祖培27日接受了记者专访,另外,全国各地饮食习惯差异大,“这是一次很正常的微调,对此,而是小幅度下调。在生产、1995年全国碘营养监测发现,又把副作用的危险性降至最低水平。我国加碘盐企业经过多次技术改造和工艺改进,
降低碘含量并不意味碘过量
根据征求意见稿,这样实行统一的碘盐浓度确实不合适。以后再进行调整依然还有可能,提示儿童尿碘水平大幅升高,取消统一碘盐浓度标准是“科学补碘”的体现。尤其是孕妇,如上海居民每天摄入盐在5至8克,食盐的碘含量还有调整。均值为35毫克/千克。陈祖培介绍说,当前为防控慢性病的发生,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调整?这是否意味此前我国补碘过量?我国食盐碘含量标准进行过几次调整?针对这些疑问,有高有低,人体碘营养63%来自食盐,
食盐补碘将迈上“因地制宜”之路
根据《食用盐碘含量(征求意见稿)》,陈祖培指出,标准的主要研制人、而黑龙江则可能达到10多克,
目前,
第一次调整是1996年。2009年我国沿海地区调查显示,碘摄入量也将随之减少,要综合考虑人体需要量、而且也不是所有的海产品都含碘高,碘营养状况总体上是适宜和安全的,我国食盐碘含量将由20-60毫克/千克,详解这次标准的主要内容。监测数据也表明,为此,精细的微调是为了更多地区人群的碘营养接近理想的适宜水平,